已经工作快两年的我,对于过去的学习和生活有些许的感悟。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不想,韶华易逝,距离上大学的那年,今年已经是第十年了。不免想起往事,希望大家能共勉吧。
2008年的9月初,是我步入大学的时刻。此时的我,心里是五味杂陈的,有纠结也有犹豫,但是同时还有期待。作为高考复习生的我,没有能够达到本科线,会有失望和和难过。但是能够进入素有“江南一枝花”之称的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联大)学习,也算是能够让自己稍微开心一下。国家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是职业教育的佼佼者,自然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就会有期待了。去芜湖上大学是我人生第一次离开家乡,从小学到高三复习都没有离开过我们的小镇。还记得爸爸送我来芜湖上学,当天下午,老爸要坐公交车去火车站回家的时候,追着公交车跑了好久,一边跑一遍抹眼泪,此时思乡的感觉尤为浓烈。好在后来有紧张的学习生活,并且有同学的陪伴,才渐渐适应了大学的环境。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学校里面的绿化和植被,一年四季永不落叶的香樟树,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洒在脸上,风景甚美,感觉也甚好。春天的紫藤萝长廊,在里面走着,仿佛徜徉于花的海洋。校园内的几个湖泊,旁边种满了垂柳,为校园增加了积分神秘感。在这样的校园环境里面学习,感觉整个人都安静下来了,因而能够专心学习专业知识。
我所在的学院是电气工程学院,选择的专业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学院很注重学生的专业课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学校也在不断探索着教育的新模式,我们是课改班,自然就变成了受益的对象。教育的模式是:在一个月内学习一门课,上课的方式是理论加实践。课改的课程是数电加模电。一般上午是授课时间,下午开始动手制作电路。当时使用的还是“面包板”,使用的最简单的元件搭建电路。在学习过程中,每天都充满着惊喜和挑战,惊喜的是亲手焊接的电路板第一次上点就实验成功,有挑战的是时候电路板焊接几次都没有成功。如果不成功的话,对于这部分的学分基本上就没有了。但是老师总是本着对我们每个人“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鼓励我们把未完成的部分完成了。通过这样的反复实践和不断摸索,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是顺利地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课程的学习。
理论加实践真的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甚至直到现在,当时学习的一些细节还是记忆犹新的。后来还有些课程,比如单片机原理,PLC技术等课程,都是些不错的尝试,我们学得也很踏实,学习的效果也是不错的。“联大”一直在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地尝试,每次尝试都能取得不错的成果。也正是这样不断的探索精神,才能使我们最快地汲取到知识,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成为技术精英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联大”还有一个让我最难忘的是每年都会有很多省级或者国家级的技能大赛,如果在省级比赛中表现不错的话,还能有机会进入国家级的比赛。我曾经参加过两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让我印象最深的是2010年参加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嵌入式开发”。嵌入式自然是软件,我负责硬件方面的工作。经过层层选拔,我很幸运地能有机会参加全国的比赛。先是参加在学校参加省级赛事,然后再去天津参加比赛。在比赛准备构成中,肯定经历了许多,以前没有学习过的知识在此次比赛中都能有所接触。并且个人技能也有很大的提升。特别感谢张玉明等老师在大赛准备阶段对我的辛苦栽培,在比赛过程中从这些老师的升上不但学习到了专业技能,也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是在课本中学习不到的。大赛在六月底举行,通过我们的努力,最终取得了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想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一定和我们学校的专业精神是分不开的,同时和我们老师的辛苦教育和同学们的不断努力。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必将使我终身为之骄傲。
三年的时间匆匆就这样结束了,我们怀揣着不舍和怀念走出了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大大门。大家各自奔向未来,有的直接工作了,有的继续深造。而我选择了后者,选择了专升本,考取了合肥师范学院的本科,学习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作为大专学历的我们,深知这次学习机会的不易,因此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在第一年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考研。因为工作了以后就真的没有时间准备考研了。考研的准备时间长达一年,在这一年中我经历了春夏秋冬,三百个日日夜夜的不断努力。在考研这条路上并没有后悔,自己既然选择了也不会后悔。相信苦心人,天不负,我最终如愿考上了自己理想大学的研究生。
在安徽大学的学习又是三年,三年中学习了很多的专业课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通过我的努力,最终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现在就职于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华为工程师),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

回想这一路走来,最想感谢的是在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养成的不断学习的习惯和奋斗精神,并且感谢本科和研究生院校的栽培。人生的学习是没有止境,我将会带着这种精神继续前行,不忘初心。(文/肖龙 审/金根木)